「本文来源:中国旅游报」
□ 本报采访组
在日前举办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宣传推广活动上,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并推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(河北段)精品线路册,“可阅读长城数字云平台”同步上线。活动旨在宣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、丰富内涵和进展成效,提升长城旅游品牌影响力,将长城这项文化遗产更好地推向全国、推向世界。
从巍峨的万里长城到伟大的万里长征,从跨越千年的大运河到奔腾不息的壮美黄河,皆是中华文明的典型象征。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》提出,推进长城、大运河、长征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整合具有突出意义、重要影响、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,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、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,推介和展示一批文化地标,建设一批标志性项目。目前,基础调研、规划编制、项目遴选、落地实施等取得阶段性成果。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对此高度重视,统一思想认识、积极整合资源、分享经验成果,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。
统筹推进 形成合力
建设国家文化公园,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组建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发挥中央宣传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国家文物局等多个部门职能优势,形成推进合力。
文化和旅游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提出“保护传承+文化旅游利用”基本思路,印发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》,正在围绕址、馆、园(区)、遗、道、品六个方面集中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、文化和旅游部牵头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印发《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》,编制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。今年3月,文化和旅游部印发《推动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》,提出推进大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全方位、深层次、宽领域融合,提高融合发展的质量效益。
中央宣传部、文化和旅游部牵头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。标志性项目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于2019年9月在桂林落成。总体规划部署的重点任务、重大工程、重要项目有望于今年底初步落实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、文化和旅游部牵头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。相关建设推进会提出,要高度重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特殊性,高质量编制好分省建设保护规划,注重突出地方特色,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,清晰划定相关功能区。
因地制宜 创新探索
国家文化公园沿线省份推动规划落地,因地制宜抓落实,创新探索抓实施,取得积极进展。
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,河北省率先编制完成建设保护规划,合理布置长城及其关联的文物、文化、旅游资源,构建“两带、四段、多点”的空间布局。“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,要通过资源整合,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,实现遗产保护、文化教育、公共服务、旅游观光、休闲娱乐、科学研究等多重功能。”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邸明慧说。
大运河江苏段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。江苏省设立了初始规模200亿元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,连续两年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于今年6月建成开放,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(套)。“我们力求全流域、全时段、全方位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,彰显大运河的千年底蕴、时代价值、当代形象。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说。
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,贵州省建立内容建设、规划指导、政策支持、资金保障、数字再现、工程实施六大板块工作机制。《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》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。“《条例》的出台有利于充分发挥长征文物的革命教育和产业带动功能,更好地促进贵州红色文化传承、理想信念教育、红色旅游发展,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”贵州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山西省高度重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统筹推进黄河文化传承、文物保护、文旅融合、机制创新、生态建设。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邵奇建议,要坚持“公园姓公”,突出公益性,社会效益优先;要有项目支撑,探索政府主导与国家投资、民间资本有机结合;要善于运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,实现资源保护、管理、项目建设“一张网”。
把握要点 精准发力
建设国家文化公园,要充分发挥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等各方面作用,确保可持续发展。要坚持系统观念,加强整体统筹。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,坚持硬件、软件两手抓。
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、党委书记、总经理雷海粟表示,参考国际经验,我国可以进一步研究探索“政府主导+社会投资补充”方式。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提供建设资金,总体上以公益性为原则,同时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与企业合作。允许社会资本和当地居民参与相关经营,促进当地经济发展。
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吴殿廷建议,可以采取“上下互动”“和而不同”等战略。“上下互动”即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,可以参照河道治理方面河长制做法,实行“段长制”。“和而不同”即紧扣各公园主题、擦亮品牌,在展示方式和产品打造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。
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党委书记白翠玲认为,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根基包括保护性硬件和开发性硬件,软件侧重文化解译,硬件、软件互动融合方能形成文化生态系统。下一步建设工作中,保护性硬件要维护整体性和原真性,交通、餐宿等开发性硬件要融合文化、匹配服务;要把文化遗产物理空间转化成文化和旅游体验空间,达成与游客的深度链接,实现国家文化公园与游客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,传承集体认同的国家文化记忆。